摘要:有的行业工作不论经历怎样的时代变迁都不会受影响,有的行业却随着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趣味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十大消失的工作,包括:修钢笔、补锅匠、卖凉开水、剃头匠、缝穷、翻瓦匠、守墓人、电话接线员等,一起来了解下吧。
修钢笔
修钢笔的师傅是10种已经消失的职业之一,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像maigoo小编这样的90后对这个行业都很陌生,在00后们更会对这样的职业岗位感到诧异。
补锅匠
补锅匠也是如今已经消失的职业,他们是专门修补各种锅具的手艺人,以前的锅全是由生铁打造,生铁不耐用,加上柴火熊熊,铁锅很容易穿孔、漏水,于是补锅佬开始走街串巷修理各家各户的漏锅破锅,很受欢迎。现如今这一行当也像九佬十八匠中的大多数行当一样渐行渐远,正在慢慢地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卖凉开水
卖凉开水是十大消失的工作之一,要卖凉开水必须得具备一个先天地利条件,自己的住宅就处在路边,不然的话,谁也不会为了这点小买卖去租房子的。她们通常在门口摆一个桌子,有的也放上几条凳子,都使用玻璃杯子,倒好各种饮水,再用方玻璃片盖住杯口,以示卫生。在南方,卖凉开水的品种除凉茶外,还有糖水、白开水、西瓜汁、甘蔗汁等,属于家庭妇女的求生之道。不知什么时候,卖凉开水的摊子也卖起可乐、矿泉水、易拉罐来了,有的干脆全部瓶装饮料,外加香烟、糖果、卫生纸什么的,凉水摊子搞成杂货铺了。
剃头匠
已消失被淘汰的职业中剃头匠也是其中之一,虽然现在遍地都是发廊,但这门手艺没有失传,只是越来越难看到了,一般走街过巷的剃头匠都挑一副沉重的担子,有火炉、铁锅、竹椅、理发刀具、镜子以及自己吃饭的锅碗瓢盆和米面等,只需对着弄堂里缓悠悠地喊一嗓子:“剪——头——哟——”,声震百十丈开外,老顾主们就动起来了。剃头匠的记忆很好,对客人可以做到不问什么,他能记住原来的要求。理完发,舀来热水冲头,接着开始掏耳朵、修面。
缝穷
缝穷是原来有现在没有的职业,在南方就直接呼为“补衣服的”,听起来不好听,但人已经落魄到替人补破烂,是穷人在赚穷人的银子,也没有什么好听与否了。从事缝穷的是些中老年妇女,劳动力逐渐丧失了,又不愿意成为家里的累赘,靠着多年来在针线上的修炼,赚点小菜钱而已。平素也做些针线东西出卖,比如鞋垫、尿布、千层底布鞋、布袜子等等,都是用零碎布做出来的,但拼接合理,富于美感,扎实耐用,很受下层人的欢迎。现在的衣服即使没有穿破也会由于款式过时而被扔掉,更别说补几个补丁再穿了。
翻瓦匠
翻瓦,本只是一个泥水匠的小工序,之所以发展成了一个职业,还是因为需求量较大的市场促使的。过去城市里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翻瓦匠多为三五个人一伙,分工细致,人人争先,进度往往出人意料,他们必须抢在天黑之前完成所有工作。但随着瓦片的使用率的降低,这门职业越来越没市场了。
守墓人
守墓人也是逐渐消失的工作岗位,一个家族往往会把逝世的亲人埋葬在一个地方,既便于祭奠,又便于管理,守墓人就是坟墓的最高权威,他们一般都是有神论者,对亡灵在周围的活动非常清楚,他充满敬畏地看待一切偶然的事件,诸如树木死亡、墓碑垮塌、长蛇显身、蚂蚁搬家等等,他就会迅速报经家族,然后进行妥善处理。现在都实行火葬了,墓园也已经纳入政府的土地管理范畴,不得随意建造,浪费耕地。守墓人连同那些墓园和几乎凝滞的时光,好像一并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了。
电话接线员
在电话还没有普及的20世纪90年代以前,电话没有自动交换设备,都是靠人工转接电话,老百姓打电话都得通过邮电局的总机接线,电话打到邮电局的话务台,你要接通哪里,接线员会根据需要把指定的插头插向被叫方的圆孔里,使双方通上话。作为声音的传递员,电话接线员尽管只是工人编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受到尊敬和令人羡慕的职业。90年代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话、手机、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电话接线员的职业也随之消失。
收荒匠
收荒匠,北方称之为“收破烂的”,曾经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到处都有一辆辆破烂的三轮板车穿行在大街小巷,车上挂着醒目的招牌“高价回收废旧电器”,而车载的高音喇叭也不停地发出刺耳的吆喝声“回收旧彩电、旧冰箱、旧空调...”,时间更早的收荒匠,并不是付钱的,而是以废旧物品来换东西。什么东西呢?是锅、碗、盆、筷子、糖果、卷烟、白酒、草纸等等,百分之百的生活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还有这个耐心去将这些看起来并不值钱的东西积攒起来换几个零钱,收荒匠也越来越少了。
流动照相师
流动的照相师傅,从20世纪初就奔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那个时候可没有立马可取的快照,一般总得隔上十天半月才能取到照片,年轻后生,特别是姑娘家对照相望眼欲穿,等得很不自在。实在要快,办法只有一个:加钱,这就要师傅第二天再跑一趟。那个年代,照片上的颜色都是用颜料染的,还不大容易褪色。有钱人家的姑娘小伙看到自己形象当然会很欣喜,照相术成为当时装点生活的靓丽奇葩。随着照相馆、相机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流动照相的师傅失去最后的根据地,他们不得不另外开辟领地,在风景区转悠揽生意。
研究声明:十大消失的工作榜中榜,CNPP小编主要依据职业现状/网友评论,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如有疑问,欢迎在末尾评论/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