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竹叶青,即为白唇竹叶青,又叫竹叶青、青竹蛇、青竹标,属于毒性蛇。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白唇竹叶青的毒性是血循毒,咬伤后患者疼痛难忍,全身症状较轻,虽然被竹叶青咬伤致死率不高,但是,每年有大量的人被白唇竹叶青咬伤,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
2、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眼镜蛇等。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且排毒量大、毒性强,中毒后几分钟即可导致死亡,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在中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
3、圆斑蝰圆斑蝰蛇,原产泰国,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等,是蛇亚目、蝰科、蝰亚科、蝰属下的一种有毒蝰蛇,为剧毒血液类毒蛇。圆斑蝰蛇体粗壮,全长1m左右,头较大,三角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圆斑蝰会造成被咬伤的人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肢体肿胀以及肾功能衰竭,病人会出现血尿、溶血,口腔乃至全身出血的情况,甚至出现肺出血及脑出血,病死率较高。
4、银环蛇银环蛇,是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动物,俗称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毒性极强,属于剧毒蛇类,且为陆地第四大毒蛇。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000—1800mm。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一般会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
5、白眉蝮生活在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宽阔的田野中,很少到茂密的林区去,夏季一般在丘陵地带活动,炎热时喜欢栖息在荫凉通风处。受惊时并不逃离,而是将身体盘卷成圈,并发出呼呼的出气声,身体不断彭缩,持续半小时之久。以鼠、鸟、蜥蜴为食,采用突袭方式,躯干前部先向后曲,猛然离地再向前冲并咬住猎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9--10月咬伤人畜较多,是我国剧毒蛇类之一。
6、舟山眼镜蛇舟山眼镜蛇,学名中华眼镜蛇,属于大型前沟牙毒蛇,它们自身分泌的毒素可以导致被咬者体内出血及流血不止,被咬后如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中华眼镜蛇耐高温,惧冷,冬季喜欢集群冬眠,当气温低于9摄氏度时容易被冻死。它们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田间等地方,食性广泛,蛙、蛇为主,鸟、鼠次之,也吃蜥蜴、泥鳅、鳝鱼及其他小鱼等。
7、原矛头蝮原矛头蝮,又名为龟壳花、笋壳班、老鼠蛇和恶乌子等,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是管牙类毒蛇,有剧毒,也是台湾六大毒蛇之一。原矛头蝮头部典型的长三角形,颈部细小,形似烙铁,故又名烙铁头,体形细长,尾纤细,有缠绕性,善于攀爬上树,生活于丘陵及山区,栖于竹林、灌丛、溪边等地带,吃鱼、蛙、蜥蜴、鸟、鼠等,甚至捕吃其他蛇类。
8、金环蛇金环蛇,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或佛蛇等,为蛇目、环蛇属,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也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
9、莽山烙铁头莽山烙铁头也称为莽山原矛头蝮,为中国特有巨型毒蛇种,因为其头部为略大的三角形,有颊窝,看上去像是一块烙铁,因得此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级物种,有“蛇中熊猫”之称。莽山烙铁头蛇全长可达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间杂着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莽山烙铁头蛇的毒性比五步蛇的毒性还要大一些,被它咬伤后,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不到十分钟就足可致人丢命。
10、青环海蛇青环海蛇,是眼镜蛇科、海蛇属,为前沟牙类剧毒蛇,其毒液毒性非常强烈,远比陆地毒蛇的毒性大。青环海蛇长1.5-2米,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青环海蛇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以捕食蛇鳗为主,偶有其他鳗和鱼。